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基础科学
主办: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ISSN:1009-2412
CN:11-4427/G3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期刊分类:基础科学综合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瞭望丨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

来源:中国基础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14日 19:24: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建设和运行大型科学装置,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然规律、产生新知识,这些新知识看起来似乎暂时没什么用,但在未来都会被使用,而且会产出一大批新技

建设和运行大型科学装置,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然规律、产生新知识,这些新知识看起来似乎暂时没什么用,但在未来都会被使用,而且会产出一大批新技术等“副产品”。历史已经证明,很多大型加速器衍生的成果和国家各行各业的核心技术密切联系在一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具体难题。比如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不仅能对天气形势做出精准预测,还可以为我们处理节能减排这一重大全球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是聚集高端人才、培养人才、展示大国形象、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开展科学和核心技术交流极其重要的平台。比如,近代物理所曾与美国、欧洲等的50多个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产出了非常重要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批为我所用的科研人才。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工程在建设期间,充分发挥了国际合作的作用,多名外国专家参与建设。这些难得的经历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视野的高端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可以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成了培养和吸纳优秀科技人才的“蓄水池”。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提出、建设、运行和维护需要庞大的团队给予保障,而且涉及的专业方向非常广泛。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为例,这是以重离子物理和相关技术应用为主的实验室,涉及领域包括核物理、原子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离子加速器、自动控制、微电子、探测器、磁铁、真空、电源、机械、射频与微波、液氦低温等,综合性非常强,运行效率也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除每年7月底至8月停机维护以外,每天24小时、每年11个月运行约7500小时。总体来看,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部分运行时间为每年5000小时至7000小时,效率比较高。

赵红卫: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从中科院起步。“九五”至“十二五”时期重点布局,这一时期也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井喷期”。截至目前,我国已有约4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运行。

同时,国家亦可鼓励地方政府投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立项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时,充分论证,目标清晰,从国家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团队基础和经验,强调先进性和必要性。

《瞭望》: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我们面临哪些新挑战?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仍需努力

《瞭望》:为什么要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近代物理所从1993年开始重离子治癌技术基础研究,已经实现了离子束辐照细胞、动物实验、核心技术攻关、病例临床前期试验、治疗专用装置的集成、示范及产业化推广。2018年,近代物理所自主研发并投入生产、安装了国内第一台重离子治疗肿瘤专用装置,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德国、美国之后全球第四个实现重离子治疗肿瘤的国家。

“国之重器”回报社会

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下称近代物理所)自主研制的国内第一台重离子治疗肿瘤专用装置,自2018年在甘肃省武威市安装运行以来,目前已有2万余名肿瘤患者进行了咨询,有570多名患者完成了重离子治疗,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类似重离子加速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必争的战略高地。我国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步,成为解决重大战略科技问题的主平台。如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散裂中子源、“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等已产出了多项重大成果,破解了多个“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在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装置 近代物理所供图

赵红卫:可以吸引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有发达国家企业与国家实验室合作,大型设备的所有权由实验室掌握,企业有使用权。我国也可以借鉴此类做法,吸引民营企业参与。相关部门可以设置一部分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采购专门的仪器设备,参与设施建造。

2019年10月,由近代物理所及其参股公司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获准上市。这台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突破了国外产品的专利壁垒,提高了性价比、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实现了国产重离子治疗设备零的突破,使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国产化迈出了新的步伐。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科学》 网址: http://www.zgjckxzz.cn/zonghexinwen/2022/0914/543.html

上一篇:汤晓鸥、潘云鹤、姚期智三位顶尖科学家担纲主
下一篇:瞭望|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用实现科技造福人

中国基础科学投稿 | 中国基础科学编辑部| 中国基础科学版面费 | 中国基础科学论文发表 | 中国基础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基础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