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基础科学
主办: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ISSN:1009-2412
CN:11-4427/G3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期刊分类:基础科学综合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我科学家破译几丁质生物合成机制 农药基础研究(2)

来源:中国基础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24日 01:43: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铃薯疫霉也是如此,它是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体,十九世纪中期,由马铃薯晚疫病引发的爱尔兰大饥荒,曾经使上百万人饿死,在今天,它依然是马铃薯

马铃薯疫霉也是如此,它是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体,十九世纪中期,由马铃薯晚疫病引发的爱尔兰大饥荒,曾经使上百万人饿死,在今天,它依然是马铃薯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

“这一成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全球农药创新研究与开发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基础性进展之一。标志着中国农药研发水平提升到了基础理论原始创新的高度。”钱旭红说。

这是第一次从原子水平上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有方向性的、多步骤偶联的几丁质生物合成过程。

杀虫剂,安全优质的绿色农药

里程碑,全球农药研究基础性进展

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保障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之一。在中国,农药的使用,每年可以减少约10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在全球,每年的农药市场规模,都在600亿美元以上。

几丁质合成酶结构的发现,为生物农药提供了新的靶标。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指出,在今天,对于绿色农药分子靶标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需求,一个新的靶标不仅可以催生出几十甚至上百种农药品种,也能极大缓解已有农药品种的抗药性问题。几丁质合成酶的三维结构,无疑是一个公认的绿色的农药分子靶标。

在农业生产中,干扰几丁质合成的活性小分子是最安全的绿色杀虫剂、杀菌剂之一。

新靶标,环境友好型农药梦想

与此同时,农药毒性产生的副作用,以及病虫害的抗药性,也使得农药的使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杨青介绍,“加速研发安全、新作用机制的农药是有效解决途径,其科学问题的核心在于农药分子靶标,即病虫害体内与农药分子结合、从而使农药分子发挥药效的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主要是在病虫害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蛋白质、酶、多肽和核酸等。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杀虫剂中70%的品种只针对5个分子靶标,广泛使用的杀菌剂中60%的品种只针对3个靶标。长期使用针对单一靶标的农药很容易使病虫害产生高的抗药性,最终导致农药无法控制病虫害种群而出现病虫害爆发频发的灾害,这也是全球农业病虫害防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事实上,这一过程的发现极为困难,十五年的研究历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被用在反复的实验中。

杨青介绍,几丁质是许多农业害虫、病菌体内不可或缺的生物组成部分,而生物合成几丁质的过程中,合成酶发挥着关键作用,假如可以通过人工手段,抑制合成酶的作用,即可打断生物合成几丁质的过程,从而让缺乏几丁质的害虫、真菌死亡。可以说,几丁质合成酶,既是杀虫剂的靶标,又是杀菌剂的靶标,在农药领域的应用前景极为广泛。

两个世纪以来,这种发现于古老生物中的物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做布料、染料、纸张和水处理等,在医疗中,可以做隐形眼镜、人工皮肤、缝合线、人工血管等,在化妆领域,可以做美容剂、保湿剂等。

杨青介绍,在研究中,团队选取了大豆疫霉菌的几丁质合成酶,以这种名为PsChs1的几丁质合成酶为对象,通过前沿生物学技术包括冷冻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解析了4个不同催化反应状态PsChs1的三维结构,揭示了几丁质合成酶实现几丁质生物合成的三个重要过程。

同时,由于植物和哺乳动物体内不存在几丁质,可以抑制几丁质合成酶的农药,对植物和人类无害,是安全且高效的绿色农药。

9月21日23点,《自然》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该研究解析了大豆疫霉菌几丁质合成酶的冷冻电镜结构,首次揭示了几丁质生物合成的完整过程,突破了过去50年来未曾突破的难题,为未来研发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提供了广阔的基础。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杨青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完成。

几丁质俗称甲壳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氨基聚糖。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真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和原生动物等不同种类的生物中,虾、蟹、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的外壳,主要成分就是几丁质,一些真菌的细胞壁中,也大量含有几丁质。

几丁质的分布与合成。中国农科院供图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科学》 网址: http://www.zgjckxzz.cn/zonghexinwen/2022/0924/546.html

上一篇:几代科学家接力研发中国“芯”!专访龙芯总设
下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白羽肉鸡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基础科学投稿 | 中国基础科学编辑部| 中国基础科学版面费 | 中国基础科学论文发表 | 中国基础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基础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