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基础科学
主办: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ISSN:1009-2412
CN:11-4427/G3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期刊分类:基础科学综合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让中国拥有更先进的高速飞行器——记国防科技

来源:中国基础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19日 18:40: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张照星 顾莹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夏日的清晨,阳光透过窗子洒满桌面。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易仕和正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电脑前摊着几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张照星 顾莹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夏日的清晨,阳光透过窗子洒满桌面。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易仕和正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电脑前摊着几本材料,旁边是厚厚一摞书,书角一侧微微上翘。

  在易仕和的带领下,多年来,团队瞄准本领域科技前沿,填空白、补短板,不断攀登科技强军高峰,他们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捧回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

  正值暑假,校园里安静了许多。易仕和却并未给工作按下暂停键。他的日程依旧安排得很满:出差、开会、做实验……30多年来,这已成为他科研工作的常态。

  团队耗时半年多,考察多家单位,购置了一台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超高速相机,现场测试时却发现,在激光光源条件下,商用相机无法实现清晰超高速成像,大家一筹莫展。

  投身高速飞行器基础创新研究领域以来,他带领团队为战而研、不断创新突破,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就是希望我们的军队能拥有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易仕和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最怕跟他一起出差,他总会定最早的航班去,即便晚上八九点结束工作,也要查询有没有返回的航班,只要有,绝对会赶回学校,一分一秒都不想浪费。”学生丁浩林忍不住“吐槽”导师。

  正是这样夜以继日地攻关,易仕和带领团队在新一代高速飞行器基础创新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在“打赢”的路上交出了众多硬核的成果。

  渐渐地,易仕和在教学与科研中作出了一些成绩。为了进一步支持他的研究工作,学院专门建设了航天空气动力学实验室。

  易仕和理清思路后立马调转车头,同时给团队成员打电话:“赶紧回实验室。”黑暗中,他们借着手机电筒照明讨论方案。来电后,又在实验室计算了一个通宵。

  易仕和的学生们说,导师就好像一台马力十足的“永动机”,每天早上8点之前到办公室,晚上11点以后离开,从未享受过寒暑假……30多年来,一直坚持这样的作息,“没有异常坚定意志的人很难做到”。

  为了尽快获得高速飞行器实验数据,易仕和带领团队长时间铆在实验室里。“这个研究领域能不能出成果不好说。”当年,易仕和将研究方向聚焦在高速飞行器基础创新研究上时,身边不少人这样提醒他。但易仕和认为,“这是和打赢未来战争密切相关的领域,为战斗力服务是我们的科研使命。”

  根据计算结果,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展研究,细致的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结论验证了易仕和的想法,他们很快找到了突破方向,迎来了胜利曙光。

  截至目前,团队的创新成果已在多家航空航天工业部门和部队单位得到广泛应用,为新型武器装备研制作出重要贡献。

  投入科研工作以来,易仕和的主要精力都用在自主创新上,他带领团队研究的都是“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前几年,他把研究重点放到提升高速飞行器的打击精度上。但要开展这项研究,首先需要一台能够捕捉高速飞行器流场动态的超高速相机。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高速飞行带来的严酷高温辐射和光学畸变,如同罩在高速飞行器“眼前”的迷雾,使其无法看清前方目标,该如何解决?

  有一年8月,实验室一座风洞的主气路管道在安装时遇到难题,狭小的施工环境中,没有合适的工具搬运一根长达10米、重达1吨的不锈钢管道。闷热的工作环境中,易仕和指挥大家动手将钢管搬运至安装位置,汗水浸透了每个人的衣服。

  “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永远买不到,只能靠自己造出来。”实验成功的那天,易仕和感慨说。

  一天,大家还像往常一样加班,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实验室停电,大家只好提前下班。回家途中,车辆前挡风玻璃起雾,易仕和习惯性地按下吹风开关,就在那一刹那,一个灵感闪现:高速飞行器“眼前”的迷雾可否用气流“吹走”呢?

  在他的带领下,一群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小伙子开始了“跨界之旅”。凭着一股子钻劲儿,大家没日没夜地干起来。仅用半年,他们就设计出一款适用激光光源的超高速相机,以每秒百万张图片的速度,清晰记录下高速飞行器流场的动态时空演化历程。

  暑假期间,易仕和团队的研究生们排好了值班表,实验室里每天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易仕和经常去实验室给学生答疑解惑,“这些学生聪明得很,都是创新的好苗子”。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科学》 网址: http://www.zgjckxzz.cn/zonghexinwen/2022/0819/532.html

上一篇:中国科大科学家实现基于里德堡超原子的多光子
下一篇:中国首款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发布 填补领域

中国基础科学投稿 | 中国基础科学编辑部| 中国基础科学版面费 | 中国基础科学论文发表 | 中国基础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基础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